垃圾分类:我国垃圾分类历程

日期:2019-08-06 来源:无 人气:

    我国关于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最初重点关注垃圾的末端处理处置。到90年代后期,生活垃圾管理逐渐由末端处置向全过程方向延伸、由单一处理方式向综合处理系统方向发展。为了解决垃圾快速增长带来的污染问题、缓解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国内专家和学者在借鉴国外垃圾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垃圾分类的概念,并对垃圾分类管理适时开展了研究,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选择了一些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


  2000年6月,城建司下发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建城部〔2000〕12号),确定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等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旨在对这八个城市分类收集工作进行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为全国范围内实行分类收集工作创造条件,促进我国的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全国各地的多个城市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开始了将生活垃圾转化为资源、减少垃圾处理量的有益尝试。如苏州(2002年)、青岛(2002年)、威海(2003年)、无锡(2004年)、三亚(2008年)、兰州(2008年)等城市都在各市建成区范围内全面或局部推行分类收集,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探索适用的推进方法、提高分类收集的质量。但是,在2000-2010年垃圾分类推行的十年间,尽管各个城市积极宣传、增配设施、配套政策法规,但总体上呈现出“分类效果不明显、分类推进举步维艰”的状况,垃圾分类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
  2010年起,随着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日益困难、设施能力建设跟不上垃圾增长速度等诸多矛盾日益升级的情况下,政府对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试点未能成功推广的反思和分析也越来越深刻,同时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再次提到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在总结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陆续确定了“大分流小分类”、“干湿分类”的垃圾分类模式,垃圾分类逐步列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街道(镇)绩效考核重点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