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呼吸吐纳”自然 应对灾害自如——开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日期:2023-04-20 来源:开封日报 人气: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改造后的东棚板街。

惠济河湿地。

万物勃发,绿满汴梁,暖暖的春风诉说着幸福故事。 

“绿化工人正在浇灌绿化带,水冲刷进人行道,一眨眼的工夫就渗透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没留下一点痕迹!”4月16日,开封市龙亭北路人行道就像海绵一样,把地表径流全部吸纳了。 

“要是下雨了,家门口就不怕积水了。”看着喜人的变化,周边群众讨论道。 

会“喝水”的人行道,是开封2023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据了解,自2022年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开封市科学谋划,以项目为引领,通过在老旧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新建、改造项目中,采用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从源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等方式,提升城市韧性。 

健全立法保障。目前,《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已完成征求意见、市政府审议、提请市人大审议等各项工作,立法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我市出台了《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竣工全过程管理,截至目前,全市37个项目规划设计条件、16块出让地块、16个街坊控规中已经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国家最新要求,我市以排水分区为单元进一步深化完善了系统化实施方案,结合城市内涝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优化实施项目,打造示范连片效应。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明确了海绵建设要求,我市编制完成了“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等4项海绵地方标准,确保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有规可依。 

建立考评机制。我市发布了“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具体要求的通知”,将绩效考核目标细化落实到部门和有关单位具体任务指标中,与全市绩效目标考核挂钩,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一切扭着项目干。2023年,作为全市海绵化改造的排头兵,配合全市创文大局,由市城管局统筹,市市政管理事务中心建设的人行道海绵化改造项目跑出加速度,至今已趋于完成,涉及铁路北沿街(解放路—侯庄桥)、开封市五福路(五一路—中山路)、开封市龙亭北路(金耀路—广济河),总长近4000米,拆除现状及新建人行道4万余平方米。 

以人为本,循序渐进。项目首先开工的路段均属于人流量较大、人行道多年“服役”、道板出现破损、坑洼不平等问题的“老路”。将原有破旧且不透水的行道砖更换为陶瓷透水砖,让雨水顺着陶瓷透水砖的空隙渗入地下,结合15厘米厚透水混凝土浇筑的结构层,既保证强度又具备透水功能,打造“会喝水”的海绵路。 

市城管局相关人员介绍,这种设计不仅能减缓下大雨时的洪峰流量,减轻城市排水设施负担,还能使雨水快速渗入地下而避免积水,同时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帮助周边绿植更好生长。 

此外,市城管局多线谋划,于2023年实施了雨水管网及泵站改造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造排水管网及市政泵站,确保3年一遇的降雨通畅排放,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新增雨洪调蓄空间,对古城现有河湖进行全面清淤疏浚,提高城区调蓄能力,通过在全市公建、小区及公园绿地中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每年可利用雨水量,让城市“呼吸吐纳”自然、应对灾害自如。 

据统计,为保障全市项目稳步有序开展,市海绵办对海绵重点项目定期进行现场督查和指导,谋划的39个项目已完工17个,涉及老旧小区改造156个、背街小巷改造96条道路、城市海绵化建设4.3万公里、海绵公园7处、水系治理26.8公里、雨污分流改造23.8公里及泵站3座。 

精品项目惠民。建设的城墙公园一期、三期、五期以及城墙西南角绿化等一批环古城墙海绵绿地,与城墙保护相结合,增加便民利民空间,发挥景观、海绵、内涝治理的功能;惠济河湿地公园旱季时作为公共亲水空间、教育休闲景观带,强降雨天气下作为区域蓄滞空间;东部、南部、北部排水防涝提升改造、背街小巷改造项目,推进从市政系统到背街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提升老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开柳路、汴京路等道路类项目,发挥市政道路的海绵、排涝功能,打造出海绵城市建设“开封示范”,让城市有韧性、会呼吸。

街头游园绿化成果显著。

铁北街雨水泵站。

惠济河湿地。

城墙公园西南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