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火爆“出圈”不是偶然,是久久为功推进文旅强市战略的必然结果,折射着城市有机更新的“慢功夫”。
这个“慢”体现在一件一件实事抓到底、一年一年接着干,“出门进公园、四季见青绿、满城尽芳菲”的城市风貌是最好的例证。
开封,一座绿色生态之城。从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始,开封做大做优以绿荫城文章的步伐从未停下。
去冬今春以来,开封逐绿而行,完成城区绿化面积121万平方米,全市绿地率40.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9平方米;建设90余处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小微绿地,开窗见绿、出门见景、花团锦簇照进现实;市区35个单位、85处工地围挡完成拆墙(围)透绿建绿,群众拥有的绿化空间越来越大……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美了汴梁大地,火成“诗和远方”。
梦想照进现实,只因奋斗从未停歇,只因追梦永不止步。时至年末,我市今冬明春城区绿化工作已超前谋划布局,趁植绿黄金时节,描绘绿色生态之城新画卷。
“九大专项行动”添新绿
作为城区绿化排头兵,市城管局认真贯彻市委“16136”总体思路和文旅强市战略,为旅游赋能。在我市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北部片区,对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等各类绿地进行全面提质增绿,通过绿道改造、加强旅游景点之间慢行系统的连接,让游客在欣赏古城名胜古迹的同时,走得进、坐得下,感受开封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为民生赋能。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居民身边的公园绿地升级改造,打造无障碍通行步道系统,体现宜老宜小、无障碍原则;增加便民设施、公厕,逐步构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10分钟服务圈。为文化赋能。对马道街历史文化街区及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保护提升,对顺河坊历史风貌街区进行更新,对960文创园、珠玑巷绿化进行提质改造,完成景龙门遗址周边绿地建设,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绿化景观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宋都文化绿化风格。为城市添彩。根据城市建设、公园建设、水利道路建设等内容,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在四大旅游片区、“四纵三横”旅游精品线路、花园城市“绣花镶草”行动中实施一批绿化、美化、彩化、文化项目。
据了解,今冬明春,该局将扎实推进以旅游片区“绿化+”行动为引领的“九大专项行动”,计划完成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点线面全链条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景观带,实现“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
旅游片区“绿化+”行动。该局围绕2025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点位,打造北部两厢、开封府、金明池、城摞城4个重点片区,聚焦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集中整合各类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立体绿化建设资源,对6个公园绿地、16条道路绿化进行提质升级,实现区域内绿化全覆盖、绿道全贯通,带动整片区旅游、民生、文化功能升级。
主要旅游线路“精品+”行动。该局在老城区重点推动“四纵三横”旅游主干道提质增绿,“四纵”即金明大道、安远门大道(含解放大道)、十三大街、中山路,“三横”为郑开大道(含大梁路、西门大街、东西大街)、东京大道、复兴大道,重点对3个高速下站口道路进行绿化;制定体现开封特色的专项设计方案,对于个别占压绿道的建筑,没有手续的进行拆除,不拆除的进行门前绿化景观提升和立面改造;重点将十三大街打造成为法桐林荫大道,在安远门大道、金明大道进行行道树补植。
有温度的“公园+”行动。该局结合拆违、拆破、拆旧、拆临,建成、提升20处规模适中、分布合理的口袋公园,并打造口袋公园10分钟服务圈;完成顺河回族区城东体育公园和禹王台区火车站广场两处大型公园绿地建设。
背街小巷“最美街道”行动。该局按照尊重历史、景境相配、因地制宜原则,加强传统风貌建筑、古树老树的保护,实施文昌后街、马道街、中山西路等19条最美街道建设,打造群众休闲游憩打卡地。
开展绿道建设“联网”行动。该局将新建龙亭湖环湖绿道、金明池滨水绿道等4条绿道,对汉兴路北侧、内顺城路(大梁门—金耀门)等5条现有绿道进行绿化提升。
花园城市“绣花镶草”行动。该局计划在城市绿地、道路、桥梁、城市出入口、广场街巷和社区小区,实施花海、花墙、花廊、花境等花园城市“绣花镶草”建设行动,建设6处花海、1.6万平方米花墙、10处花境、十字路口“绣花镶草”50处、3个花廊景观,营造四季可观花、处处皆繁花的花园之城。
拆墙(围)透(增)绿“阳光”行动。该局持续推进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工地拆墙透绿、拆围增绿,计划完成拆墙透绿10处、拆围增绿23处,实现道路庭院内外绿地连接贯通,打造城市新景观带。
交通枢纽场站“添花增绿”行动。该局对开封火车站、开封北站、宋城路站、运粮河站交通枢纽场站内外开展“添花增绿”行动,打造温馨舒适、宾至如归的环境。
绿地苗木认养、认种、认捐活动。该局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倡导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继续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绿地苗木认养、认种、认捐活动,让绿地苗木认养、认种、认捐活动成为生态开封的名片。
“六项保障”助落地
目标已确定,怎么落实?该局用“六项保障”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强化组织保障,注重指导督查。该局成立今冬明春城区绿化工作专班,统筹组织指导协调城区绿化工作,并全面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严格督促整改,确保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资金保障,夯实目标任务。该局联合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多渠道做好今冬明春城区绿化资金保障工作;实行责任制,把承担的今冬明春绿化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限时化”,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强化技术保障,确保绿化效果。该局建立城市园林绿化专家库,加强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对城区绿化建设管养建立完整的考核、监管、验收、移交程序;以绿地系统规划及绿道规划为指导,落实各类绿地、绿道的方案设计,按照海绵化、景观化建设要求,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依据《开封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手册》《开封市常用草本植物品种(附台账)及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在树种及草本植物的选择上坚持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原则,加大乡土植物和彩叶植物的推广和应用。
强化移交保障,提升管养水平。该局要求相关部门参照《河南省城市管理精细化考核标准》,对管辖范围内的养护绿地进行全面植绿补绿;按照《园林绿化工程移交方案》进行统一移交,实现归口管理,杜绝缺株断垄、死树枯枝等情况发生。
强化运营保障,盘活绿化资产。该局实施公园绿地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绿地经营创收促进绿地管养品质提升,实现以绿养绿;打造道路通勤、生活服务、运动健身、文化旅游等服务体系,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园林绿化新空间,将公园绿地管养目标从“好看”转向“好用”,让生态底色嵌入城市生活。
强化宣传保障,营造良好氛围。该局宣传绿化工作先进做法和经验,设立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对绿化工作的监督和建议;继续在全社会开展绿地苗木认养、认种、认捐活动,形成尚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营造人人关心绿化、爱护绿化的氛围。
多方发力绘画卷
今冬明春,除了城管系统“九大专项行动”之外,我市还将多方发力,绘就更加美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推动学校、医院、企业绿化。市教育体育局牵头,推动全市60所学校完成绿化面积34.2万平方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推动全市30所医院完成绿化面积约5.6万平方米;市工信局牵头,推动全市35家企业完成绿化面积约13.6万平方米。
推动乡村绿化。我市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要求,推广“一宅变四园”(花园、菜园、果园和游园)做法,推进农村“四旁”、空心院、空闲地绿化,完成乡村居住区绿化面积108.6万平方米,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乡村,引导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乡村林荫绿廊,完成乡村道路绿化面积46.2万平方米;种植发展核桃、黄桃、冬枣等特色经济林约4.3万平方米。
推动重要廊道绿化。市资源规划局(市林业局)和市河务局牵头开展沿黄生态廊道绿化,重点对沿黄生态廊道景观进行提质,增植栾树、白蜡、枫树、松树、柏树等彩叶、常绿树种,并融入黄河文化元素;在大堤沿线布局建设45个森林乡村,完成绿化面积37.6万平方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水岸、文景相融”示范地。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开展县级以上道路绿化,完成绿化面积约32.93平方米,重点推动开杞路、开尉路、开港大道等市县主要通道,注重高大乔木与常绿树种、彩叶树种的合理搭配,打造四季常绿、层次分明的景观廊道。
完善农田水系林网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农田防护林约41.3万平方米。市资源规划局(市林业局)牵头,在尉氏西部、祥符南部等重点沙区和7个国有林场,新建防风固沙林约346.8万平方米。市水利局牵头完成惠济河、贾鲁河、马家河等重点河渠绿化面积约48.6万平方米,营造生态驳岸。市资源规划局(市林业局)牵头,对2022年以来批复的占用林地项目,完成占补平衡造林约74.23万平方米。
城区绿化,带来生态之美,更带来生活之美。在林荫道上漫步,在公园绿地间游玩,在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八朝古都开封,市民、游客将收获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