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核心提示
4月25日上午,在市委宣传部、市城管局的精心组织下,“市民考察团2024·高质量发展开封行”围绕我市城区绿化工作,如期举行了新一期专项考察。
在当天的考察活动中,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市民考察团一行30多人,先后来到郑开大道花街示范点、宋外城遗址公园(四期)、万善街、南薰苑游园等地现场参观考察,详细了解城区绿化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通过实地考察,市民考察团一行了解到,如今,开封城区的公园和绿地越来越多,景观绿地赏心悦目,绿化精品迭出。开封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人人心向往之。
城林相融绿染古城
最美人间四月天,碧水蓝天花烂漫。迎着明媚的春光,“市民考察团2024·高质量发展开封行”聚焦我市城区绿化工作,举行了新一期专项考察。
由于本次活动是今年第一期考察,引发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你好,我报名参加这期活动。”“申请加入‘市民考察团’有什么具体要求吗?”“我能报名吗?”……本报面向社会公开邀请招募市民考察团成员的消息发出后,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络绎不绝。最终,活动组织方挑选了30名社会各界代表组成了市民考察团,其中既有普通群众,也有退休干部,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当天一早,市民考察团的成员热情满满地开始了考察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切身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开封的未来建言献策。
“开封,你让我感到陌生!”“开封,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这是开封独有的浪漫!”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市民在路经郑开大道环堤路至金明大道路段时,纷纷被这里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所惊艳。
当天考察的第一站,考察团一行就来到郑开大道花街示范点。该花街是以北宋时期生活场景为蓝本、以《梦粱录》中记载的“花朝节”为基础打造的慢生活花漾街区,通过花墙、造型小品等景观元素,演绎意境十足的花卉主题街区景观。
今年年初,我市实施郑开大道微提升改造拆墙透绿工程,对沿线机关单位、酒店等破旧围墙进行拆除,调配出部分空间做微地形和绿植美化,丰富空间内容,让市民群众可以在美丽的城市空间里休憩、穿行、漫步。墙绘、地绘、特色座椅、景观装置、多功能活动空间等不仅增加了郑开大道沿线的景观美感、趣味性和互动性,更使城市充满了温暖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升了开封的城市形象。
结束了在郑开大道花街示范点的考察,考察团一行来到宋外城遗址公园(四期)。前往该处需行经东京大道,看着车窗外的绿树繁花,考察团一行纷纷为东京大道的“高颜值”赞叹不已。东京大道是外来游客进入我市老城区的重要通道,肩负着展示开封形象的重要职能。去冬今春,东京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全长约5.6公里,西起天马广场,东至解放路安远门外,绿化面积约7.5万平方米。该路段的设计主题为“古韵流芳”,在提升过程中坚持“有路皆绿、绿美结合、沿途相融”的原则,以高规格的国槐为行道树,同时增植海棠、樱花、紫荆、紫薇等观赏花木;在花街打造方面贯彻“简约设计、突出特色”的原则,主要在中分绿化带端头处,采取多样种植形式,将砾石和植物相结合,栽植金叶连翘、丰花月季等数十种花灌木,搭配女贞、枸骨等常绿植物,打造四季常绿、精致简约、花草蔓延的小型花境30余个,从而将道路绿化建设与北侧的水系绿化、南侧的开封古城墙景观相融,既展现了开封古城的沧桑古韵,又保证了道路整体景观的观赏性。
宋外城遗址公园(四期)占地总面积8.7万平方米,以宋外城遗址为中心,蔓延开来形成为周边社区服务的集体育活动、生态公园、文化公园于一体的复合型市民公园,呼应《清明上河图》中城外郊野自然野趣的历史图景。该公园还引入海绵设计理念,构建下沉式绿地1740平方米、雨水花园1660平方米、生态植草沟856平方米、透水铺装4582平方米、雨水收集池1470立方米等,形成了良性的水循环系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中,绿色是最原始的底色,也是最珍贵的亮色。绿化,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把绿色带到大家身边的,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笔投入,更是对绿色发展思路、绿色为民人文情怀的生动实践。
在当天的考察中,市民考察团所到之处皆是绿树成荫、花草繁盛。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在城区绿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宜居之城擦亮“幸福底色”
发展的目的是造福百姓,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过再长的路,走到再远的未来,“民生”永远是关键词。
城区绿化工作的落脚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市坚持宜居共享,坚持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让市民共享公园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市民绿色幸福指数。
炫彩的步道、充满生机的绿植、迎风绽放的花朵……当考察团一行来到鼓楼区万善街时,不少市民正在道路两侧拍照打卡,他们对改造后的万善街赞不绝口,自豪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
万善街是鼓楼区今年打造的六美街区。该街道以微型口袋公园、街旁绿地、拆墙透绿、墙体彩绘、立体绿化为改造内容,并融入有温度的城市建设理念,增加便民设施。“这里原来可不是这样啊,没想到变化这么大。”看着眼前“脱胎换骨”的万善街,考察团成员赵建强又惊又喜。“以前这一带乱糟糟的,墙体也有破损。现在不仅道路平整了,而且绿化也完善了,街道两旁的设计风格整齐划一,一走上这条路就有好心情。”赵建强是位“老开封”,他回忆起以前这里的情景时坦言。
据了解,万善街的改造注重提升绿化品质,通过引进优良树种、优化绿化布局、加强养护管理等方式,提升绿化覆盖率,突出花海意境,以月季、海棠、黄杨等植物为主,种植立体绿植,搭配墙面彩绘、主题版面、小微游园景观及绿道连廊等景观,做到“能绿尽绿”,共设计建成3个小微景观和“万善园”游园:小微景观分别以象棋、书法等中国元素为主题,设有现场互动平台,强化居民、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万善园”游园的建设以丛生朴树、海棠等树木为基础,以樱花为点缀,并配备休闲座椅,成为新晋网红拍照打卡地。
万善街的改造目标为“宜居”,不仅要努力提升“颜值”,还要注重“内涵”。为让街区融入文化元素,万善街北口绘制了巨幅精美壁画,展示鼓楼文化和万善街起源,让更多人了解万善街的历史。如今,焕然一新的万善街不仅保留了烟火味儿,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街”,成为辖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小区环境这么美,闲时和几个老朋友在这里散散步、聊聊天,日子别提有多滋润了。”家住万善街附近小区的周齐林告诉记者,万善街实现美丽蝶变后,附近的居民日子过得很舒心,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太强了。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一个个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的微变化成就了整座城市明显可见的大变化。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公园绿地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激活基层治理,拓展路网“骨架”,打造高品质生活样板。如今,这座宜居城市正在绘就属于自己的幸福模样。
当天考察的最后一站,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山路和魏都路交叉口附近的南薰苑游园。该游园由禹王台区和城发集团合力打造,是按照海绵城市理念,以满足周边居民游憩需求和游客交通需求,兼顾开封古城南中轴形象而建设的城市游园。据介绍,该游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展示城市形象,有共享草坪和弧形挑台;南区是密林游憩区,在银杏和大叶女贞等乔灌木基础上,组团式补充树状月季、紫叶李和海棠等花灌木,并铺设透水混凝土道路,增加树池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设施, 满足周边居民的户外运动需求。
南薰苑游园虽然刚刚投入使用不久,但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乐园,来此健身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的环境好,又在家门口,既能休闲又能锻炼身体,十分方便。”看到考察团一行的到来,游园附近小区的居民张玉梅高兴地说。
城市居民乐享“绿色”生活
一片片花木掩映的绿地,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公园,一处处优雅别致的街头小景……整个古城生机勃勃、美不胜收。通过实地考察,考察团真切感受到我市深入开展城区绿化工作,让广大市民在城市守望大自然、在家门口拥抱绿色,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去冬今春,我市城区绿化工作坚持围绕“13923”总体工作思路。市城管局组织开展城区绿化九大专项行动:公园绿地建设行动,“一城两湖六河”绿化提升行动,城市出入口及主次干道路口花园式绿化提升行动,花卉主题公园建设行动,30条道路绿化景观提升行动,拆墙透绿行动,园林单位(小区)、花园式单位(小区)创建行动,立体绿化专项行动,认养、认种、认捐树木及小微绿地专项行动。
市城管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赵冬军介绍,自去冬今春实施城区绿化提升九大专项行动以来,我市完成新建和提升绿化面积107万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改建提升绿地面积6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园绿地33个;绿化改造提升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30条;道路绿化补植约4万平方米;对全市56处十字路口进行景观提升,完成立体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我市新建汴东体育公园、宋外城遗址公园、南薰园、熙苑等22个公园绿地,总面积19.14万平方米;提升世纪广场绿地、玉津园、金祥游园、东司门口袋公园、西郊乡口袋公园等8个公园绿地,面积5.9万平方米,让市民能够出门见园、满眼绿色。在“一城两湖六河”绿化提升行动中,“环城墙”提升绿化面积 0.96万平方米,“两湖”生态修复面积4.2万平方米,“六河”植绿补绿面积0.74万平方米,让开封水系真正成为了绿色生态园。
我市对10个城市出入口进行绿化提质,打造了62处“花园式”路口,共提升绿化面积33.6万平方米,让来汴游客真正感受到“入城即入园、园中尽是绿”大美开封的魅力;在艮园、玉津园、环城墙、西北湖湿地等公园栽植月季、梅花、海棠、荷花、紫薇、樱花,打造了6个不同品类的主题“花海”,让市民和游客在开封一年四季都能观赏花景、闻到花香;对31条旅游重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彩化、文化、林荫化”改造,打造“花路”,在城市中添加“有温度”的元素,让市民享受温馨惬意的绿色文化。
“生活在开封的人是幸福的。特别是近几年,绿地范围逐渐扩大,街头游园不断增多。现在,开封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北方水城’,更是一座充满生机的‘绿城’。城区绿化,让古都开封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宜游!”市人大代表、考察团成员贾志刚对开封近年的变化赞叹不已。
我市对3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围墙和85处半年内不开工的工地围挡做到应拆尽拆、补绿增绿。通过不懈努力,全市拆墙透绿总长度达4.9公里,开放共享绿地1.7万平方米,大大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我市还对96处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学校、医院的围墙和栅栏进行立体绿化,总面积11万平方米,形成“一街一景、一墙一花”网红打卡地。在园林单位、花园式单位创建行动中,全市共创建42家园林单位(小区)、35家花园式单位(小区),让大家体验到“在园中工作、在花中生活”的舒心、舒适。
我市还严格遵循绿化工作“三分种、七分养”的做法,探索实践“行业监管、企业运作”的工作模式,建立了绿化工作“管养分离”长效机制。如今,宽敞整洁的街道、错落有序的绿化带、姹紫嫣红的花卉,把开封装扮得格外靓丽清新。
行走在开封的大街小巷,翠绿点点,令人赏心悦目。当天考察活动结束时,看到眼前的美景,市政协委员、市民考察团成员闫海峰深有感触:“草木皆绿,鲜花锦簇,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开封以其焕然一新的绿色风貌,生动诠释了‘生态宜居’与‘历史文化’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我们开窗可见绿、出门如进园。”